团队在传媒与影视学院门口开启暑期社会实践征程
7月4日,黄冈师范学院传媒与影视学院“大别山精神(故事)推普队”正式开启暑期实践。作为教育部公示的全国大学生推普志愿服务团队,队伍首站进驻黄冈市罗田县燕儿谷云上集市,聚焦直播电商场景开展普通话推广,以语言赋能打通农产品出山的“最后一公里”。
在燕儿谷直播基地调研时,团队发现农户普遍使用罗田方言介绍产品,需主播二次翻译才能让网友理解。针对直播带货常用的高频话术,队员们现场开展“方言——普通话”转换教学,通过情景模拟演示标准话术,让农户们可以更为准确地介绍自己的农产品。农户王大姐在团队教学后,熟练地表达:“我们手工生产的红糖,古法熬制、滋补养生,家人们抓紧下单……”
团队成员在云集市现场调研
随着推普工作深入,团队受邀参与当晚直播。播音生匡锦坤化身“云端农技员”,以“自然生长的独特印记”为叙事支点,手持刚采摘的燕儿谷辣椒面对镜头娓娓道来:“您看这每一枚辣椒,长的是山野阳光的馈赠——弯的带着晨露的弧度,直的藏着土壤的养分,大小不一的形态恰是绿色种植的证明。”他用标准普通话配合实物展示,精准传递“不施化肥、人工除虫”的无公害种植理念,让屏幕前的网友透过镜头感受大别山深处的农耕本味;播音生周东霖则通过“产品展示+科普讲解”模式推广猫牙米,他以“看得见的营养”为切入点,通过颗粒特写展示猫牙米晶莹剔透的形态,结合权威检测数据说明其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素,更以‘每100克含糖量仅0.3g’”的精准表述,配合“健康饮食”的消费场景解读,向网友立体呈现这款低糖健康米的产品优势。推普团加入后的一个小时内,创造了3278元销售额。
学生领队周东霖给农户推广普通话
队员刘洋、直播团队成员和线上网友互动普通话优势
队员周东霖、匡锦坤受邀参与现场助农直播
在推普成效总结会上,主播邓小敏坦言:“方言是乡土记忆,但直播需要共通语言解码产品价值。团队教的‘方言词替换法’既保留亲切感,又解决沟通障碍。”指导老师张新刚强调:“推普不是方言替代,而是在电商场景中构建‘双语能力’——用普通话打通市场,用方言留存文化根脉。”领队周萍萍指出:“普通话就像打开市场的钥匙,让深山农产品通过电商走向全国,为乡村振兴注入语言动能。”参与实践的播音生王容感慨:“看到农户用‘籽粒饱满’替代方言‘结得密’,直播间咨询量翻倍,才明白推普是帮老乡把‘山里话’翻译成市场通用语。”编导生张淑媛在实践随笔中写道:“当板栗、蜂蜜借标准语音走进北上广,我们读懂了大别山精神“团结奋斗、勇当先锋”的当代内涵——语言就是连接山与海的桥梁。”
团队成员同直播团队开展推普成效总结会
此次实践是黄师学子将“大别山精神”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据该团队领队老师周萍萍介绍,推普队后续将深入浠水、英山、麻城等革命老区,通过大别山推普的创新模式,建立长效推普机制,让标准语音成为农产品“出山护照”,书写语言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微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