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排行榜

第三届数智艺术博览会(成都)新闻发布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

发布时间:2025-05-13 14:27:24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责任编辑:


近日,第三届数智艺术博览会(成都)新闻发布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本届博览会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指导,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省数字媒体艺术协会、京东方中联超清联合主办,将于2025年9月在四川省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开幕。

作为国内首个聚焦“数字化+智能化”艺术形态的专业博览平台,数智艺术博览会自2019年创办以来,已形成了涵盖研发、展览、数藏、衍生和论坛的“五位一体”生态结构,持续探索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

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嘉宾包括: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青稞,四川省数字媒体艺术协会创会会长牟文虎,京东方中联超清视觉艺术事业部总经理吴坚,美术批评家贾方舟,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贾廷峰,博览会总策展人一山,中国美术家协会数字艺术艺委会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联合学术主持靳军,执行策展人王志刚、张大米、张继哲,统筹李征、温美玲以及全国青年学会副会长马广潇,北京青年艺术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李金朋,中润艺术中心创始人吴斌,美门艺术馆馆长高航,《知产观察家》主持人盛婉婉(本次活动主持人)等。本次发布会亦得到了来自主流媒体与艺术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包括来自人民网、环球时报、中国日报、光明网、大公网、央视频、人民视频、人民政协网、南方都市报、《中国艺术报》、艺术中国网、《中国美术报》、《艺术市场》杂志、雅昌艺术网、凤凰艺术、新浪微博、网易艺术、中央美术学院艺讯网、艺术阿尔法、掌上艺术(排名不分先后),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数智艺术发展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响应。

作为本届数智艺术博览会的主办单位之一,四川省数字媒体艺术协会创会会长牟文虎在致辞中表示,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推动了艺术表现形式与传播范式的重塑。在新发展阶段,“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艺术领域也亟须抢占创新高地、构筑先发优势。数智艺术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中应运而生。它不是单一学科的延伸,而是跨越艺术、科技、人文、设计、产业等多个维度的融合形态,是当代艺术家与工程师、科学家协作共创的产物。它不仅带来了全新的艺术语言和媒介形式,也重新定义了创作机制、审美观念乃至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我们欣喜地看到,数智艺术已从最初的媒介实验,发展成为拥有完整创作体系的新兴艺术门类。特别是生成式AI技术的迅速发展,正不断拓展人机共创的边界,促进“人—机—物”之间的艺术互动变得更加紧密和丰富。当前,四川把“人工智能”作为一号创新工程,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成都布局的超算中心、智算中心,也为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培育了丰沃的土壤,孵化了电影《哪吒》、手游《王者荣耀》等现象级文化产品,以及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与创新生态。“第三届数智艺术博览会”在四川浓厚的人文艺术氛围和技术、产业的积累中,精心酝酿,精细组织,精密筹备,即将在成都盛大启幕。本届博览会以“融合·创新·未来”为主题,聚焦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趋势,在规模、形式、内容等方面持续优化提升,将围绕展览展示、论坛交流、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孵化五大模块展开,并在四个方面的创新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美术批评家、三届数博会学术顾问贾方舟在致辞中提到,艺术的发展历程始终与技术变革密切相关。历史上,摄影术的出现曾引发绘画的首次危机,迫使艺术从再现走向表现,从写实走向抽象;而消费社会的兴起,又使艺术进入“后历史”阶段,传统的艺术定义和评价标准面临瓦解。今天,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再次对艺术的原创性、表达方式与存在价值提出了根本性挑战。这是艺术所面临的第三次历史性转折。而恰是在这种挑战中,蕴含着艺术范式转型的契机。我认为数智艺术博览会的持续举办正是在回应这一时代命题,其前瞻性探索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望成为推动艺术走向新阶段的重要平台。

中国美术家协会数字艺术艺委会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本届数博会联合学术主持靳军在发布会上介绍了“论坛”板块的整体构想与征集机制。他指出,论坛作为博览会“五位一体”结构中的学术支柱,本届论坛将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人机共创、大众美育、知识产权、文化新质生产力等几大方向公开征集议题,力求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场景全面推动该领域的学术发展与产业链接,打造中国数智艺术理论高地。在随后记者提问环节中,靳军则结合其自身创作经验,分享了数智艺术如何激活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通过数字技术重构传统意象,实现观念表达与文化延续的有机融合。

总策展人一山先生分享了关于数智艺术的重要观点。他认为,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通用技术”,正在全面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的表达方式。进入艺术领域后,也自然催生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其次,AI技术的发展让艺术创作变得更加便捷,越来越多非专业群体能够参与其中,“人人皆可为艺术家”的理念正逐步成为现实。最后,他特别提到,在作品征集中一方面鼓励用先进的数智技术,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鼓励用最先进的数智技术表达那些打破常规、探索人类经验之外的崭新主题,推动艺术创作不断向未知拓展。

随着“数智艺术”逐步从边缘实验走向学术主流与公共认知,第三届数智艺术博览会的举办不仅将进一步激发创作活力、推动产业融合,也将成为国家文化战略背景下,艺术界面向未来的一次集体回应。让我们共同期待2025年9月在成都,以数智之名,见证科技与艺术交融下的时代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