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近年来,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数据资源管理局以企业群众满意度为锚,从细微处入手,建立“四服一体”的微服务体系,不断丰富“州”到服务内容,有效提升“满意‘阜’务”营商环境品牌水平。
服务前置减等待。着重聚焦办事等待时间长、效率慢的“痛点”和“堵点”,推出“走出窗口,前置服务”工作机制。从窗口抽调水平高、能力强、懂业务、熟流程的工作人员,前往办事等候区逐一为群众核对材料、解答咨询、填写表单。对于材料齐全的,告知其办理流程和要点,避免因流程不熟造成企业群众“多头跑”“反复跑”。对于材料欠缺的,一次性告知其所需材料,避免企业群众白白浪费等待时间,推动窗口办件量从日均190件左右提升到了230件左右,使企业群众办理和等待时长压减20%以上。
延时服务减跑动。秉持“事不办完不下班”的工作原则,将提供延时服务写入大厅规章制度。要求各窗口按照制度主动延长服务时间,为已经取号排队、事项急需办理、临近下班时间刚到的办事企业和群众,耐心提供优质服务,切实做到,不服务完最后一个办事主体不下班,不办结完当天最后一个事项不下班。自服务推行以来,交警、医保、市监等重点窗口,平均每个工作日主动延长工作时间20分钟以上,用实际行动深刻践行了“来就能办、办就办好”服务宗旨。
上门服务减时间。一方面“为企驻点”。探索在软件产业园等企业密集区域设立“州到服务店小二”服务站,实行政务服务“现场办公”机制,变“窗口受理”为“主动上门”,协助办理全区重大项目落地和企业重点需求等政务服务事项。另一方面“为民上门”,对于瘫痪在床、行动不便导致无法本人到现场进行核验等特殊情形,安排窗口组织人员主动与群众取得联系,前往群众家中开展现场受理和材料提交,切实为办事主体节省来回跑和办理各类证明的时间。
兜底服务减难题。依托涉企服务(企业诉求挂号)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载体,通过政务服务监督员、体验员等渠道,持续完善企业和群众诉求感知体系,一线受理、及时解决群众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中遇到的“不好办”、“不能办”等难题,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必呼应”。同时建立问题汇总分析提升机制,不满足于解决企业群众当下诉求,更着力推动由解决“一件难办事”提升“服务一类事”,切实提升“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水平,擦亮叫响“州”到服务品牌。(潘书培、桂超宇)
©微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