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三尺讲台,写不尽的育人故事;数度春秋,道不完的师生情谊。她坚韧求知,博雅笃行,矢志不渝继承学术传统;她秉公尽能,追求卓越,以“格高致远”书写进取人生。心中有火,眼中有光,脚下有力量,她就是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娜。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哲学思辨中遨游半生的启悟。的确,我们除了生活在物质世界外,还应该有一个精神的家园,一个诗意的家园。在陈娜看来,师者,肩负着时代使命的召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平凡中创造非凡,这就是她的精神家园。
多年来,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教书育人的初心,努力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既有趣又有益的人。也正因为如此,她打造了属于自己的诗意人生。
立志新闻不畏风雨兼程
如果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是真的,那么陈娜的人生经历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1983年,陈娜出生于江西南昌,小时候,她是一个文学迷,刊物中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知识,为她拓展了眺望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也让她感到内心富足,精神充实。不仅如此,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赣鄱文化,也为陈娜提供了厚重的精神滋养,令陈娜从小就树立了自己最初的人生理想—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2000年,17岁的陈娜高中毕业,带着成为一名新闻人的志向,她离开家乡,北上求学,考入了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2004年,陈娜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在本校继续攻读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启了新闻传播学史论研究。200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的陈娜,与深爱的母校“双向奔赴”,从学生转变身份,成为了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
教书育人真情感染学生
她先后主讲《中国新闻事业史》《当代中国新闻改革》《当代中国名记者研究》等课程,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既教学生专业知识与学科视野,也教学生哲思审美与道德情操。
以《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专业课程为例,尽管一些同学起初对其兴趣不大,但经过陈娜的课堂设计与鲜活讲解,一些原本可能枯燥无味的知识、事件,都变得生动起来。甚至常常有学生发出由衷的慨叹:“陈老师教的新闻史,并非冷冰冰的历史堆砌,而是充满了可触可感的温度。”
她始终相信“亲其师,信其道”“道不远人”,正是这种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让陈娜成为越来越多学生们毕业多年后仍常常想念的“娜姐”。这是宝贵的师生之谊,更是教学相长的同频共振。
春风化雨潜心立德树人
陈娜喜欢讲课,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讲好一堂课就是一种幸福。”她善于启发学生思考,乐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她经常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将理论结合实际,为学生传道授业、答疑释惑。
在陈娜老师的课堂上,知识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定义概念,更是生活中的共鸣智慧。
陈娜说,师德就是身为人师的幸福感,聆听就是师者最美的语言。身为老师就要善于聆听学生的困惑与心声,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为学是一片欢喜的境界。”她认为教师不应该只是知识的传送带,还应当成为点燃学生的火把,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树立志向、明确目标、勇敢逐梦。
口述历史创新研究路径
口述历史是一种饱含记忆温度的历史书写,其中不仅有历史的细节,也有讲述者的体验、观念与情感。2009年,陈娜考取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正是这段求学经历,推动她走上了口述历史研究的学术道路。
陈娜主持申报的课题《当代杰出新闻学者口述实录研究》获得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也是第一个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中国新闻学口述历史项目。
十余年来,她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通过前辈名家们的人生阅历、心路历程、治学经验以及对中国新闻学的建树与思考等,具体、生动、实际地展现出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发展轨迹与理论脉络。2013年,《新闻爱好者》杂志为她开辟口述历史个人学术专栏,每月刊登一位学者专访,集中推进专题研究。
不仅如此,陈娜还将口述历史带进了课堂,开设了《口述历史理论与实务》通识课,2014年,由她指导的国家级大创项目《立体式空中的活态历史:天津地方新闻史新探(1886-1949)》以“优秀”等级结项,其中扎实的口述历史研究方法成为了最大的亮点。2020年,她的口述史专著《大道同源: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学术精神寻踪》获得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奖。
科研先锋躬耕学术前沿
教学是立身之本,科研是发展之道。2012年,她在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文科组一等奖第一名,并于2013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此后,她开始致力于教学艺术、教学学术、课程思政的实践与研究,并与天津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合作组建了首批教师培训师团队,把自己在多年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教学心得和经验方法分享给更多的青年教师。
2019年,陈娜出任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分管本科教学工作;2020年,陈娜当选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同年晋升教授,2021年晋升博导。
多年来,陈娜扎根基础,关注前沿,在媒介意识形态、口述历史,教学艺术方面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有益探索,目前已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文章8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社科项目6项,主持天津市一流本科课程、天津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生示范课程,入选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管理服务引领教研发展
2023年底,陈娜迎来了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被全职引进到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这一步不仅标志着她在学术道路上的新起点,也开启了个人发展的新征程。她决心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精神,在这个新的平台上再创佳绩,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在媒介融合和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使命与社会责任。陈娜深刻认识到,学术科研应当紧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对接社会现实问题,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面对未来,陈娜表示:“南开大学是一所名师荟萃、人文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这里继续为逐梦的学子播撒下信仰的种子,激发他们的新闻理想,让他们的梦想之花在新闻道路上绚丽绽放。”
志存高远激情创造未来
回望陈娜的成长历程,始终与“梦想”二字紧密相连。梦想,是信念坚守的方向;梦想,是披荆斩棘的前行;梦想,是生生不息的探寻。
作为一名博士,她一面求教前辈、寻访名家,一面采集史料、撰述论著;作为一名教师,她一面提升教学水平,一面与同仁砥砺共进;作为一名学者,她一面勾勒中国特色新闻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传统沿革、理论血脉、学术精神,一面梳理其中错综复杂的学术传统,勾连纵横交错的学术版图。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在《暴风雨》中写道:“我喜欢学习,即使是风暴的咆哮,也对我有所教导。”这句话描绘了内心坚强,勇于直面生活挑战的人们,陈娜便是这样。逆境中成长,风雨中绽放,她在顽强拼搏中绘就了无怨无悔的青春岁月,用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坚定的行动书写了精彩的人生篇章。
匠心守望初心,师道传承大道。从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到学生成长的“同路人”,从新时代铸魂育人的“逐梦人”,到教师教育发展的“圆梦人”,陈娜坚守新闻学之本位,发扬传播学之精华,努力做“经师”“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践行立德树人、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做奔跑在新闻教育路上的逐梦人,陈娜正以青春的力量,绽放奋斗的光芒。(王冠)
©微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