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排行榜

内蒙古自治区一季度全区金融实现良好开局

发布时间:2024-04-26 17:05:06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责任编辑:杨海乾


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李庆旗发表讲话,公布2024年第一季度自治区金融运行情况。数据显示,3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1116.3亿元,比年初新增1052.3亿元,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一季度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实现良好开局。

今年以来,一季度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主要金融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持续为实体经济让利,从今年1月25日起,分别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0.25个百分点,增加再贷款、再贴现办理量,引导企业贷款利率合理下行。

加大信贷供给,提升政策落实效果,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引导金融机构认真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加强货币信贷均衡投放,实现全区各项贷款平稳增长。二月份,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为全区金融机构释放可用资金约126亿元,释放的长期资金主要用于加大民营小微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同时,推动金融机构深挖有效信贷需求,强化项目储备,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注入金融“活水”,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分局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做好金融领域五篇大文章实施方案》,引导金融系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在科技金融方面,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会同科技、工信、发改委等部门出台《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实施方案》,目前,全区金融机构累计推出“科创贷”“科技履约贷”等20余款信贷产品,3月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3626.2亿元,较年初增加167亿元;在绿色金融方面,3月末,全区绿色贷款余额5398亿元,同比增长43.1%,增速高于各项贷款33.2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增速在30%以上;在普惠金融方面,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内蒙古监管局等14个部门制定《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推动民营企业融资增量扩面,3月末,全区涉农、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1778亿元、7428.8亿元和6754.3亿元,分别比年初新增800.7亿元、657.3亿元和234.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1%、14%和11.2%,全部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在养老金融方面,3月末,全区卫生和社会工作中长期贷款余额(包含养老服务产业)80.9亿元,比年初增加2.7亿元;在数字金融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加大对云计算、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金融支持力度,3月末,全区已有43个种植业特色旗县区上线土地流转平台,服务农户25.2万户、农企3.6万家,实现农地抵押16.2万笔、累计贷款148亿元。

今年以来,积极落实外汇便利化政策,支持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一季度,自治区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总额173.7亿美元,同比增长124.9%,增速居全国第1位;银行结售汇总额39.4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居全国第3位。从持续释放跨境贸易政策红利、推进投融资便利化惠及经营主体两方面来推进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政策提质扩面。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大力推动外币兑换服务,与自治区口岸办、商务、文旅、民航等部门联合印发方案,促进口岸地区境外来华人员支付服务便利化。与全区20个航空、陆路和铁路口岸逐一对接,配齐外币兑换服务。推动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提质升级,一季度,全区外汇衍生产品“首办户”新增58家、同比增长1.6倍,76家企业享受减费让利及保证金减免,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1201万美元。拓展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场景应用,积极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银企融资对接应用场景试点,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更加广泛的融资途径与增信渠道。一季度,全区金融机构利用出口应收账款融资场景为38家企业融资1400万美元。

李庆旗指出,下一步,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推动全区金融系统在办好“两件大事”、完成“五大任务”、推进“六个工程”等方面抓落实、见成效,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在内蒙古走深走实,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引导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促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田孟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