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花开携梦前行,丹心逐梦启迪未来。2023年9月10日是教师节,也是凤凰耕读书院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日子,凤凰耕读书院第七届辛丑班的耕读学员毕业了,并迎来了凤凰耕读书院第九届癸卯班的耕读学员。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华夏三亲启蒙教育项目发起人和总策划、凤凰耕读书院院长张孝德;比较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北京凤凰耕读书院联合创办人、书院农禅文化课老师、生物动力与德米特国际的中方代表,致力于生物动力农业在中国的推广与发展、长期从事传统文化教育、教育管理与传统文化、儿童食育与儿童汉字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的沈立;社区伙伴(香港)北京代表处副首代、北京凤凰耕读书院联合创办人、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亲子团首任育成会总会长、自然之友终身会员,北京共仁公益基金会监事、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委员袁英华;凤凰公社创办人、北京凤凰耕读书院联合创办人李岩;中国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书记、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刘首文;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生命关怀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心工委副主任,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积极老龄化和老年人价值开发公益项目》生命关怀组负责人吴民;中医师、医学博士,从事医学临床实践和教学20余年,热爱中医,曾实践中药与制剂,针灸科研,主张“医药同根”的药物吸收途径辨证观念;主张针药并用,重视身心同治,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服务工作,由此殊胜亲近善知识因缘,有幸聆听受教多位名老中医的教言,结合临床实践有些理解和感悟的王锦平;退休干部、二线后开始当专职义工,现在是小草自愈法的终身义工,全国各个小草自愈法基地课程主讲讲师之一韩秀清;副主任护师,原解放军总医院介入放射科导管室护士长,现任上海沪东医院护理部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快乐康复护士工作室创始人、目前主要从事寻到小草自愈法,发愿做小草义工,北京小草自愈法基地负责人、在北京,主要在凤凰公社已经组织举办小草自愈法公益体验营十六期的林汉英;凤凰耕读书院第一届毕业学员、书院农耕课老师林日安;凤凰耕读书院第一届毕业学员、书院自然教育课老师赵欣欣;凤凰耕读书院第五届毕业学员、书院班主任、学员日常督导陆婷婷等出席毕业典礼和开学典礼。
凤凰耕读书院院长张孝德做毕业致辞。张孝德重申了凤凰耕读书院新六艺课程的设计和目标:凤凰耕读书院成立于2015年。从一开始就定位做耕读教育,是围绕六个方面做的耕读教育。
第一是农禅。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过程中,农耕的最高使命是修心化性,就是农禅。农禅课程在书院的开展形式:在日常自然农耕生活中,结合传统经典文化的学习与体悟,让学生的心回归大自然、以大自然为师,与天地连接,感悟宇宙规律。
第二是农耕。有一套传统的现代农耕技术支持的农耕,如中华传统的有机农耕技术。农耕课程在书院的开展形式::学习环境友好型的有机耕作种植方式即生物动力农法和自然农法,收获天然、对身心有益的有机食材。
第三是农礼、礼仪。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祭天祭地和人间的各种各样的礼仪活动,都根源于农礼。农礼课程在书院的开展形式:学习现代管理与传统礼仪相结合的新耕礼;农场规划管理、社区营造与乡村治理、传统礼仪、现代礼仪;与人沟通的方式学习。
第四是农艺。农耕是一种艺术,耕种的过程中艺术细胞被激活,两年耕读过程中就有学生有感而发进行绘画创作、写诗,给人美的启迪。农艺课程在书院的开展形式:农艺版块经由青年伙伴在农耕、农禅、农礼、农乐的体验基础上,从中去感受中国古人在农事活动中的生命之美、艺术之美、文化之美,鼓励青年结合自己所喜爱和所擅长如绘画、音乐、摄影等,与乡村田园生活相结合,进行艺术创作。
第五是农乐。不只是农家乐的乐,也是礼乐教化的乐,发自内心的真正快乐幸福。农乐课程在书院的开展形式:参与节气、节日活动,深入了解节气、节日内涵。在节气、节日活动中体会当地的自然变化,并由自然季节性的馈赠来体验生活。
第六是农工。指的是农业手工业,有文化艺术的。农工课程在书院的开展形式:书院农工版块具有自主性、疗愈性和产出性,给予青年伙伴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现自己所喜爱,如鼓励和支持成立个人手工工作室或工作坊。
张孝德说:“我们的学生,在六艺的熏陶中,带来整个生命的变化。根据8年的实践经验,我们发现学生必须经过至少两年的熏陶,才能够在这块土地上渐渐成长为一个耕读教育的新时代的人。做教育,是急不来的。我们的毕业典礼比较庄重,庄重不是做样子。在毕业的时候,你能够听真话说真事,在这样一个真的环境中,留下来的东西才是真的,才能够传下去。”
凤凰耕读书院农禅文化课老师沈立老师表示:“教育,如何走一条华为这样的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从教材教法到老师到系统百分之百国产的路?我一直在思考,所以遇到了国家行政学院的资深教授(张孝德老师)和同样关心我们中国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教育的几位老师,大家走到了一起,在北京凤凰岭脚下创办了凤凰耕读书院,我联想到了华为的2012实验室,就像是未来的诺亚方舟。什么样的国叫做中国?从经典中可以发现,如果符合以下三条就是中国:以农立国、以兵卫国、以教治国,耕读并重才是中国。什么样的家庭是中国的家庭呢?男耕女织,男耕就是中国传统的自然农耕;织为代表的是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和手艺,读经典是中国特色的经典教育。目前的教育有两个大方向,我称它为双向奔赴:一个是人机合一的教育,另一个就是天人合一的教育,而天人合一的教育最佳途径就是耕读教育。”
“由于多年积累下的压抑与焦虑,她放弃了高校的科研生活,退学来到北京凤凰耕读书院。书院两年,她感觉既漫长又短暂,在这漫长又短暂的时间里,她找回了自信,重新认识并悦纳自己,真正从内在生发出力量,实现了从刚强好胜的“钢铁侠”到“土娃娃”的蜕变。最最重要的是,她找到了她的人生使命——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实践者与传承者,也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坚信她们将始终朝着心中的方向,坚定不移。“凤凰耕读书院第七届2021年辛丑班的耕读毕业学员李燕做了题为《长大成人》的分享及毕业答辩。
凤凰耕读书院第七届2021年辛丑班的耕读毕业学员胡亚杰说:“我是一个敏感细腻的女孩,一花一木都会引起我的思绪。在我看来,世间万物,生命是最可珍重的,如何不虚度此生?如何让自己与万物的生命之花绽放?这是我自年少起,便开始孤独求索的生命课题。然而,在常规的教育模式中,我的这种天性多受压抑,不得舒展,年少无知,我也不知如何是好,久而久之,我便把自己锁起来,对世事淡漠。直到来到书院后,遇到一片自然的天地,一群自然的人,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给了我无比的包容与支持,于是我渐渐走出忧郁,重新舒展自己的生命。现在,我准备除了用一颗真心,还要加上我的手和我的脚,去耕耘,去刺绣,去点亮儿童的心灯,与伙伴们一起,去践行关于生命的信仰。愿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愿世界充满爱!”
邀请的老师们对于凤凰耕读书院和学员进行了肯定和鼓励:
韩秀清老师:对毕业学员之前就有一些了解,如今看她们在身体方面更加健康、性格也更加健全;如果我年轻二十岁,我也会毫不犹豫报名书院,同时也衷心祝福新学员能够珍惜这两年的时间,好好坚持。
吴民老师:能在耕读书院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侣,那我就不会为你们的未来感到担心;耕读书院的教育,能使得女性完美,能够成为伟大的母亲。希望更多人能够来到书院被点燃,盼望下一届毕业生尽快出来。
林汉英老师:从六艺农耕中来统合身心,并能够去立大志,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张世霞老师:希望这么特别的答辩方式,能够进入到高校里面。看到毕业生内心如此丰盈,祝福两位未来一定更丰满。
刘首文老师:同学们的分享很精彩,有昨天有今天,但是有点小遗憾,就是没有讲未来具体要做什么的规划。所以能够补充回答出来就更好了。
王锦平老师:对毕业生今天的表现非常惊喜,借用张老师的话,教育永远是生命的互动,感动与滋养;真正的变革是源于心的柔性革命,像轻风细雨的春风化雨的生活方式的革命。当听到学生说,我要做生态文明的传承人,我特别感动,我看到了她内在的力量,是一种柔性的力量。
袁英华老师:我们书院的培养目标,优秀和卓越首先是内心丰盈的、对外是和谐的;心里是有大志的,我能在小事中也能做出大的成就,也能服务他人的。作为书院的老师,发自内心地说,就是当你走进了书院,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个性,曾经做过什么,都是我们的孩子,我们一见到你们就是无比的欣喜。你要你有需要,回过头来,我们就在这里,给你温暖的怀抱和支持。
沈立老师:给李燕和胡亚杰的寄语,不光要唱好自己的歌,还要像袁老师所说的让小我变得更加丰满,并且也要发自内心的愿意聆听他人的歌,比如刀郎最新的歌曲。听听罗刹海市,更加值得听的是他的序曲《山歌寥哉》,特别是四句歌词“九州山歌何寥哉,一呼九野声慷慨,犹记世人多悲苦,清早出门暮不归。”毕业了,圆满自我不是目标,圆满自我的目标是要记得”犹记世人多悲苦,清早出门暮不归“,希望你们能够为他人的悲苦能够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李岩老师:沈老师对大家的寄语真的特别重要,现在悲苦的人真的太多,张孝德老师也正是看到这一点,所以希望我们书院能够帮到更多这样的人,并且作为种子能够进一步帮助更多的人。李燕能从自己悲苦的世界中走出来,能够说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能够领悟到这点,我真的特别高兴。亚杰,能够从一开始只能同小狗相处,到后面能够和团队相处,我也是特别高兴。祝福两位同学。
张孝德老师:我们的未来有没有希望,是看今天的社会能够培养多少伟大的母亲,缺少伟大的母亲。刚才吴民老师讲了,我们不要说你干多大的事,你们能够成为伟大的母亲,就是对这个国家最大的贡献。我们的书院两年的教育远远不够,中国古代带徒弟至少都要三年,所以我们书院的两年制不能变,最好是毕业后再待一段时间。因为原来习性的影响,还不能达到强立而不反的状态,所以最好继续在书院磨炼磨炼。
林日安老师:我十九岁来到书院,现在27岁,是书院的农耕课老师了。来书院的两年情绪超过了之前19年的情绪,之前19年的精力都投入到这里来了。书院是一个家庭,有打有闹,老师是我们的父母,在教导我们,所以在这边会成长很多。在你们身上可以看到我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真的非常好,很希望有更多人能够来到书院。毕业不是终点,是一个新的开始。
赵欣欣老师:用三个词语总结,一个是包容,任何人任何样子,包括这两年中所表现出来的任何的样子,所做所为,都可以包容;一个是爱,书院的老师们对我们这些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学员,真的是无条件的爱,是这份爱让我们得到了成长的力量;再一个是信任,完全信任我们可以让我们生命有力量变得更好。
陆婷婷老师:送给毕业生一首小诗:雨一直下、我光着脚丫、和雨水玩耍河里的水哗啦哗啦地面的水滴哒滴答、树木依然挺拔、狗尾草荣光焕发、我带着轻快的步伐、体味着这美好的年华、瞬间的永恒即是当下、过去、未来在这一刹那、绽放如花,亦亮如灯塔、从此不会害怕,就这样快乐出发!
新同学谈为何而来?
毛圣宇:为爱而来,亲近土地并服务于土地;胡雪:和土地连接“扎根”下来,观察生命。余鑫洋:向大自然学习,恢复身体的活力,活得更健康、幸福;赵静芳:被凤凰耕读书院的培养模式吸引,来此改造,希望能够建设好生态家园,生态社区。
新学员拜师礼:
给老师们献上“六礼”,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的芹菜,寓意老师们苦心教育的莲子,寓意红运高照的红豆,寓意早日学有所成的红枣,寓意功德圆满的桂圆,寓意书院一家、中秋团圆美满的月饼。
据了解,凤凰耕读书院办学目标:1、立足中国农耕文明,培育厚德载物的传道者与乡村书院教师;2、面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培养怀有天下文明观的有机庄园的运营者与管理者;3、坚持知行合一、培养掌握新六艺的乡村文明建设者与文教创意产业从业者。(潘书培)
©微视中国